“七只虾,5只给儿2只给女,尽量平均”网友怒斥偏心不自知

文/萌主妈咪(原创文章,欢迎转载分享)

都2022年了还有人重男轻女?大清朝都亡100多年了还有人认为生女儿不如生儿子?即使现在从法律到社会层面都在呼吁减少这种偏心,但是从各类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看,这种这种偏心却是处处皆是,原生家庭伤害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很多女孩子心里生根发芽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许多父母却不自觉自己的偏心心理,自认为已经做到了平均。尤其在二胎政策放开后,一种“新型偏心”心理不断滋生蔓延,儿子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,怎么会不疼爱呢,但如果爱可以换算成分量,那儿子是5/7,女儿是2/7,何来的均等呢?

“七只虾,5只给儿2只给女,尽量平均”

“冰箱只有七只虾,想让两个孩子都吃到,五只给儿子做虾丸面条汤,两只切段给闺女包饺子里,妈妈的爱不大,但尽量平均分。”

这正是某位宝妈发布的视频内容,这种迷惑行为让小编满脸问号,这是什么新式平均法则,怎么看都难以辨出公平,难道原本就没打算分给女儿,现在给女儿两只虾就已经是爱的极限了?

视频发布后这位“公平”的宝妈被许多网友斥责,“这就是赤裸裸的重男轻女”“对女儿妈妈的爱确实不大”“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,建议别生”,别人一眼便能识破的不公平,这位宝妈却一点都不自知。

拥有这种心理的父母确实也不是少数,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处可见这种偏心,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偏心会给孩子留下多少童年阴影,也不知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多大的隐患。

“习惯性偏心,妈妈我怎么成为你的小棉袄”

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,但如果一个女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偏心的家庭,母亲分吃的总是自己少一点,自己理所当然的要承担一些家务,甚至小孩子之间吵架自己也是首先被斥责的一方,那么我想问问,这种状况下要如何贴心懂事呢。

研究表明:一个人长大后的痛苦根源大多来于原生家庭的创伤,终其一生寻找前半生丢失的爱。重男轻女对于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,随着长大,女孩子会渐渐意识到自己被区别对待的事实。

为什么自己被差别对待?在妈妈偏爱下长大的孩子会出现以下许多问题

1:长大后容易自卑

女孩子长期处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下,常常被父母忽略、呵斥,不被鼓励,久而久之内心就会产生自卑、胆小的心理,遇事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,不能正确面对挫折。

2:内心更加孤独

孩子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成长,与父母关系疏远,亲子双方不能有效进行沟通,愈长大便愈孤独,在日常生活中更易产生消极心理,性格孤僻,不能正确和他人相处。

3:难以建立亲密关系

长期的情感缺乏,在亲密关系中不易产生信任感,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,或极易依赖别人,由此而产生早恋问题以及之后的婚姻问题。

“成长的刺痛,是一次次被至亲忽视、苛责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。也许有人觉得这件事并没有必要上升到伤害的高度,毕竟这位妈妈只是偏心了一点,也不是打骂或是更甚,但是这绝不是一件小事,多数人的不以为是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的育儿偏心氛围,女孩子应该被呵护成长,希望是每位为人父母都应该铭记于心的事。